“目前我国近视人群已经达到了6-7亿人,超一半人口,单纯近视就严峻的问题。此外,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也给我们的眼病防治带来了挑战。目前中国的眼科医生只有4万人,要服务14亿人群这个数量是严重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足够量的和足够技术水平的眼科防护队伍,才能够保证我们14亿人口的眼保健需求。”近期,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教授在接受“人民好医生”客户端 “同舟战‘疫’诺守光明”系列访谈节目时表示。
近视防控关口前移:3-7岁是关键时期
魏文斌透露,目前中国已有超一半人群近视,且群体的年龄正在提前。“有些幼儿园就近视了,我们的职场人员天天在电脑前工作,一样面临着眼健康的问题,老年人群的增多,带来的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的就诊需求也比以往更大。”在他看来,眼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全生命周期都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WTO曾经也提到过,在卫生支出里,除了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外,视觉健康支出排第三,预示未来我国视觉健康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重视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其实形成近视最关键的青少年时期是在3-7岁之间,也就是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这是我们近视防控的最重要的阶段。”魏文斌表示,“我们把这个群体抓住,从而降低近视整体的发生状况,对于一部分容易出现病理性近视、容易致盲的人群,我们把它筛出来作为重点防控对象,这对未来保证他们的视觉健康是特别重要的。”
在他看来,病理性近视目前已经成为致盲的第一位原因,如果近视防控处理不妥当,未来防盲治盲的工作当中,就很容易措手不及。
40岁后建议定期眼科体检
作为人体最易衰老的器官之一,40岁以后定期对眼睛进行体检常常被大众忽视。
而事实上,除了老年群体易得白内障外,还有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在内的慢性病患者群体也是眼部疾病高发的人群。以占全国总人口数量10%的糖尿病群体为例,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群体会产生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内的眼部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失明。而这些眼底疾病实际上发现早期往往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眼底毛病,是我们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并且会影响视力的疾病,很多老年人都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这些慢性的全身病,这些病和眼睛关系都很密切。比如说糖尿病可以引起糖尿病性的视网膜病变,这是失明的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些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它也容易引起眼底的血管阻塞,我们有时候叫眼中风,视网膜的动脉梗塞,可以瞬间视力丧失,视网膜的静脉的阻塞,也会影响视力的减退。”魏文斌说。
他建议除了中老年群体在40岁后要注意眼部专业体检外,在此次疫情过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或者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人,均需要按时去医院复查,“医生要看看出血吸收的程度,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有没有黄斑水肿,需要不需要继续的治疗,这很重要。这样子可以让我们能够尽可能的缩短病程,尽可能的挽救视力。”
“出了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去看。比如说眼睛明显的近视减退、看东西变形、眼睛不舒服的特别厉害、突然出现眼前的黑影等等,都需要早点去医院检查。这样子可以有病早发现,有病早治疗,那么他的愈后就会好。”魏文斌表示。
眼科人才需增量并进行标准化技术培训
但在我国眼健康防护需求不断增长的另一边,我国眼科医生仍处于严重紧缺状态。
“我们每年大概能做200万白内障的手术。但是我们国家还有400万到500万白内障的人需要我们去治疗,而且人的寿命又不断的延长,老龄化越来越重,每年大概还有50到100万新发的新出现的白内障的病人,所以单纯白内障和近视这两件事情,我们目前的眼科医生队伍就非常紧张了。”魏文斌说,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眼保健的需求也比以前要大得多。据魏文斌透露,我国近视的人群,现在已经达到6亿到7亿人,而且青少年的近视年龄有明显提前趋势。随着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的眼病负担也会加重。我国目前眼科医生队伍大约有4万人,从整体的眼保健需求上来说,现在眼科医生的人才队伍还是不足,还需要有足够量的和足够技术水平的眼科防护队伍,才能够保证广大居民的眼保健需求。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眼科医疗水平也存在差距。魏文斌指出,当前情况下,一是要规范眼科医生的培养体系,医生从医学院毕业以后,就要进行规范化的专科医生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在分布到全国各地后,能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二是要提升眼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得基层医生能够得到专业提升的机会。三是要加强专家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利用现有的培训机制及网络远程支持等手段,帮助基层医生解决疑难疾病,打通转诊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获得良好的眼科医疗服务。